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相关学校及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成立了,这表明中国大学生棒垒球运动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面临这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促进棒垒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和大学生中的普及,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全体会员的努力,不断提高大学生棒垒球运动队水平,力争使大学生棒垒球运动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以此为出发点,对分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设想,请与会代表审议:
1、 我国大学生棒垒球运动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棒垒球是一项集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高品位、高层次的运动项目,它以其特有的扣人心弦、竞争激烈的场面,吸引着无数的大学。棒垒球在美、日、韩等国家普及程度较高,并已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如美国的大学生棒球赛每年吸引近2千万的观众,美国的许多棒球职业明星来自于大学生棒球队。我国开展此类运动可追溯到100多年前,自清朝学者将棒球运动由美国带入我国以来,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开展就没有间断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现有棒垒球队30多支左右。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及少数几个城市。在全国高校棒垒球运动中,北方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的秘书长单位,在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及各高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中心,北京市各高校为纽带,带动全国高校棒垒球运动开展的蓬勃局面。近几年,上海的大学生棒垒球发展的比较快,成立了上海大学生棒垒球分会,经常组织比赛,为中国大学生棒垒球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棒垒球队伍的数量、每年参赛的场数和训练的系统性与篮球、足球等项目相比有很大差距。加之维持棒垒球运动队所需费用也较高,这些状况不仅影响了高校棒垒球的开展,也难以提高我国高校的棒垒球竞技水平,较大地制约了我国高校棒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本届分会的工作应立足于从普及高校棒垒运动出发,以“重点突出、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重点指的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学棒垒球运动发展好的省市,全面指全国省市),逐步在全国的大学中推广棒垒球运动,提高各大学棒垒球队的技术水平,进而扩展分会的功能与作用。
2、几项主要工作
2.1搞好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分会组织管理体系是首届分会的首要任务。
为适应工作要求,要完善会员制度,制定工作规范标准;建立工作网络,随着需要和条件的成熟,逐步建立各类专业委员会。要根据履行分会职能的需要,加强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分会的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科学精神。要随着工作的开展,密切联系国内外的一些棒垒球方面的专家学者,形成咨询、指导工作的后援。对全国高校棒垒球运动的普及、开展、推广采取有组织、有计划的规范管理。
2.2 组织全国大学生棒垒球的竞赛活动
为了提高各队棒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增进各校间的友谊,加大棒垒球运动的普及。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棒垒球比赛。并指导各省市开展大学生棒垒球比赛活动。通过各种赛事,提高棒垒球运动的水平与知名度,力争将棒垒球运动列为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3 开展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工作
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先导和必要准备,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分会根据工作需要,拟开展每年一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工作,提高现有师资的业务能力和训练水平。培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明确目标,讲求实效,扎扎实实的进行。
2.4 加强大学生棒垒球方面的学术研讨工作
积极组织全国大学生棒垒球的学术交流工作,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并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与简讯。
2.5 积极探索高校办高水平棒垒球运动队的新路
为了尽快出成绩,得名次,有些高校直接从体工队招收队员,从学校和队员双方来讲无疑是好事,取得了双赢的结果。但是,从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棒垒球运动水平提高上看,会影响专业运动队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反过来高校的棒垒球运动也不可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分会应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积极与国家教育部协商,给予高校办棒垒球队特殊政策。一方面选择重点城市1-2所大学试办高校高水平棒垒球队。另一方面健全、落实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输送后备运动员体制,使大学能够真正起到龙头作用。
2.6寻求合作伙伴,加强分会建设。
经费匮乏是高校运动协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教育部体卫司《关于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方法》中规定的运动员年人均4千元至5千元的标准,多数高校达不到。因此,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把运动队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形成经费结构多元化是解决经费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企业与体育的结合还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对高校体育的介入较少,这主要因为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水平低且体育竞赛活动少。其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寻求企业合作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方面高校学生是比较集中的具有相同年龄结构和相近文化层次的特定消费群体,只要合作的企业产品与此合拍,再加以适当引导,易使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运动队所需赞助的资金相对较少。只要我们加强宣传,积极寻求合作,企业介入高校体育是可能的。
2.7开展“棒垒球外交”,提高分会的国际地位。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高校领导者逐渐认识到高校办运动队不仅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带动群体活动的开展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就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而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如德国的体育专家汉克(1996)描绘的:“公众常常将在校际体育中取得成功的学校看成好学校,他们相信这些学校会关心学生质量,就象重视校际体育一样,成功的校际体育为学校带来了崇高的声誉。这就使得他们在吸引学生和资金方面显得更加主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分会应加强大学生棒垒球队的建设,一方面,提高运动队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国际间交流扩大分会的影响。近几年,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曾接待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民间棒球队、大学生棒球队及来华旅游棒球队的来访,进行多场友谊赛。并应邀出访香港、日本。通过交往,既增强了各国人民的友谊,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新的知识,了解了各国棒球运动的水平,又提高了分会在国际上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