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人人运动”成果 出门500米就有健身点

  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体育专电(记者杨金志、肖春飞、叶国标)在上海,市区居民出门500米就能到达一处健身场所。这是记者在21日举行的“上海健康城市国际论坛”上获悉的。自2003年起开始推行“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体育局相应出台了“人人运动”行动计划。出门500米就有健身点,便是“人人行动”计划的成果。
  
  “人人运动”计划倡导“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的精神,提出了“让每个市民喜爱一项运动、学会一项运动、参与一项运动”的口号,倡导市民做到“六个一”,即参加一个体育组织、学会一项基本的运动锻炼项目、每星期有一次以上体育锻炼、每年参与一次社区体育比赛活动、每年现场观看一次体育比赛和每年接受一次健康体质测试。
  
  不要小看这“六个一”,从1996年开始,上海每年举行国际马拉松赛时,都不会忘记老百姓,特设了半程马拉松、5公里健身跑等项目,许多市民是一家三口全上阵。2004年马拉松赛,有15000名上海市民和海内外体育爱好者参赛。
  
  近些年来,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体育耀眼的明星:造就了姚明、刘翔等国际体育巨星,承办了F1大奖赛、网球大师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际田径大奖赛等国际顶级赛事,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过,上海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在上海的体育工作者看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所在,二者不可偏废。从根本上说,只有“增强人民体质”,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培养更多的姚明刘翔和高品位的体育观众。

  八万人体育场、F1赛车场固然气势恢弘,不过,体育的根基更在于那些街头巷尾的健身苑、学校社区里的篮球架。目前,上海全市已建成健身点4292个,100%覆盖街道、乡镇;全市各类体育场地总数达到1442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1平方米。此外,上海还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64个,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69个。

  目前,上海已经培育了一大批社区体育团队组织。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带领全市1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市民科学健身,抵御“非典”,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这支队伍已发展到13774人,成为推行“人人运动”计划的有生力量。目前,上海在社区登记的健身团队有6000多个,活动的人数超过百万。

  这些年来,上海不止有F1、大师杯这样的顶级赛事,还承办了国际龙舟赛、国际青年舞蹈大赛、世界攀岩锦标赛、国际龙狮邀请赛等一批大众体育赛事,广大市民在观赏世界高水平大众体育的同时,激发了参与“人人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富有本土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比如具有石库门风情的“九子”大赛、充满浦江韵味的“海派秧歌”等。以男性老人为主的“手杖操”、受青少年青睐的“笼式足球”等新颖健身项目,也在市民中广为普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脚步已近,上海人准备用更热情的参与精神迎接两大盛会。在2010年之前,上海计划建成300个社区公共运动场,把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增加到2.5平方米;建成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或体育协会100个,在册健身团队1万个;每年体质测试服务量达60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达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