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来自海内外的3307名各类人才在京参加了北京奥组委组织的公开招聘英语笔试和综合笔试——
4月16日,北京交通大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考生,带着希望与憧憬,怀着雄心与抱负,来自海内外的3307名各类人才在此参加了北京奥组委组织的公开招聘英语笔试和综合笔试。
3307人“抢占”180个职位
据悉,奥组委此次共拿出180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消息一经发布,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公开招聘报名的15天时间内,公开招聘办公室共接到咨询电话近2000个,咨询邮件近2000封,许多现在国外的中国籍留学人员也纷纷打来电话咨询并报名应聘。据了解,在此次公开招聘中,海内外共有6451名各类优秀人才通过互联网报名应聘。
经北京奥组委公开招聘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共有3307人参加了考试,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1368人,占41.4%,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863人,占26.1%;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3062人,占92.6%;北京地区1768人,占53.5%,京外地区1539人,占46.5%。值得一提的是,港台地区的优秀人才也积极参与此次公开招聘工作,有9名来自港台地区的优秀人才参加了英语笔试和综合笔试。
据悉,此次英语笔试和综合笔试结束后,奥组委将按照《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的规定,组织相关专家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考试成绩达标线。根据英语笔试和综合笔试的情况,奥组委将按照1比10的比例确定参加专业考试和英语口试人选,并尽快组织专业考试和英语口试。
据介绍,奥组委对应聘者的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和某一方面的专业素质,特别对知识的复合性有较强要求。“应聘者不仅要在某一领域有较高造诣,同时也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必须能熟练运用外语展开工作。”
为学习、锻炼而来
北京奥组委人事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公开招聘报名人数比较多,应聘人员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比较合理。而之所以报名情况比较好,主要是由于海内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和国内群众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另外,奥组委国际化程度高,筹办工作具有挑战性,能够为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许多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都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遇,把能够进入奥组委工作看作是一次奉献奥运、锻炼成长的机会,因此踊跃报名应聘。
这位负责人的话在参考人员的身上得到了证实。一位周小姐告诉记者,她就是冲着奥运会的国际化来的:“中国人从来没办过奥运会,所以很多方面都要向国际上好的经验学习,学得了,这就是一种财富,这是很多人一辈子的机遇。”周小姐表示,奥组委不同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它相当于一个综合体,可以接触到的和学习到的东西非常多,所以外语专业出身的她不想放弃这个好机会。
“海归”王先生也称,有过参与奥运会的经历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对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好处。一位来自高校的体育教师则表示,参与奥运会筹办工作将使自己开阔视野,熟悉国际大型活动规则,提高能力和素质,起到锻炼和成长的作用。
后备人才库大门敞开
据悉,在这次公开招聘的同时,北京奥组委后备人才库人数也有明显增加,公开招聘报名期间,后备人才库新增人员5333人,目前库中已储备了各类人才22910人。这些人才专业门类分布比较均衡,学历层次较高,为奥组委今后优中选优、招聘录用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据了解,奥组委日常主要从后备人才库中吸纳优秀人才。各类人才可随时登录奥组委网站,先进行网上报名,参加奥组委今后组织的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