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别动!举起手来!” 奥运安保训练营公开
  本报见习记者关思宇报道 “别动!举起手来!”一队荷枪实弹的特警冲入嫌疑人藏身的小楼迅速将其制服。昨天,北京市警方首次向媒体公开第十一届世青赛及奥运安保培训基地,警方现场展示防暴安检过程及程序。

  据培训基地的教官介绍,奥运安保培训班已经开展了10期,每期的培训时间从3天至5天不等。在培训内容上,每期培训班将根据警官学员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培训内容,基地方面将安排特警、礼仪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官对学员进行培训。

  安检人员先学规范用语

  一对男女走到安检门前,安检人员走上前去。“您好,请您接受安全检查。”“先生,对不起,请您抬起双臂。”“女士,请您转身。”“谢谢您的合作。”一系列的安检用语被安检人员运用得滚瓜烂熟。

  据负责本次培训的教官介绍,在此次奥运安保培训中,安检人员首先学习的就是安检规范用语,其次是规范的安检程序:从人身左侧到右侧,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出于礼貌和自身安全,安检人员要站在被检人斜方45度角,距离被检人则在半米左右。“安检人员所站位置一般能够全视被检人即可,安检时不能一手扶着被检人。”教官介绍,由于安检仪对任何金属都会发出警报,但确定是否是危险物品,则需要安检人员通过听、看、摸综合进行判断,一旦发现可疑物品,则按照预案进行及时处置。

  另外,在安检中还将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检查,即“男不查女,女可查男”。

  电脑成像显示包中匕首

  

  一名年轻女子肩背挎包通过安检仪时,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包内放置物品的图像,由于电脑是按照成像比例进行显示,且视觉相差很大,记者丝毫未看出任何包内“破绽”,而安检人员立刻指出包内藏有一把匕首。“通过电脑查看包内有无危险品,看似简单,实际有很大学问,如果刀放置的角度不同,或被其他物品遮挡,就很难看出来。再如将爆炸装置拆散放置也很难被发现。”培训教官介绍,通过安检,主要查获可疑人员携带的爆炸装置、炸药、火工品、枪支、管制刀具、导火索等危险品。

  大箱包需要手工检查

  

  如果观众随身携带的箱包过大,或者经过机检时,看不出包内物品,则需要手工检查。

  在安检大厅内,一个黑色皮箱引起了安检人员的注意。在对该皮箱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安检人员在翻遍皮箱外部设置的格兜后,慢慢地打开皮箱拉锁。记者看到,安检人员并不急于打开包,而是一边拉开拉锁,一边通过缝隙向内查看,当确认里面无危险物品时,才将包打开。记者粗略计算,安检人员检查完一个皮箱大约需要3分钟时间。

  据培训教官介绍,在检查时,先观看箱包外观,并从外到内进行检查,检查箱包内部时则按照从上到下检查,不能随意乱翻,检查包的每一个部位,都有特殊的动作要求。

  长把反光镜检查车底

  

  “您好,请您停车,请将车熄灭,并将前后盖打开接受检查。”安检人员出示停车手势,并告知车主。在检查过程中,一名安检人员手持高强度照射聚焦灯检查前车盖,一名安检人员拿着一个长把反光镜,将车底照个清清楚楚,看是否暗藏可疑人员或危险品,还有一名安检人员负责检查后备箱和后车座,由于前车座部位结构相对复杂,由一名安检人员负责。

  五步处置可疑爆炸物

  

  场内发现一可疑爆炸物,排爆人员立即用防爆围栏和防爆毯将可疑物围住,随后将可疑爆炸物盖上两层防爆毯。随后,一名特警穿上了沉甸甸的防爆服,小心翼翼地对可疑物进行了成功拆除。演示现场34摄氏度的炎热天气炙烤着特警和学员们,身穿防爆服的特警战士不到5分钟就已经大汗淋漓。

  培训教官介绍,处置可疑爆炸物时,要一看、二听、三闻(有无特殊味道)、四摸、五拆。在拆除前,用X光机检测可疑物品是否是爆炸物后,才最终确定是否拆除。

  特警现场演练一招制敌

  为了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特警还现场演示了经过苦练的一招制敌。“顶摔锁喉”、“绊腿跪裆”、“击腹别臂”、“抱腰解脱”……一招招精彩的克敌招数博得了现场学员的阵阵喝彩。

  “01,01,02到位。”“02,02,马上行动。”6名荷枪实弹的特警队员按分工进入指定位置,随后在统一指挥下冲进了嫌疑人所在的黄色小楼,在3分钟内将楼内的嫌疑人擒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