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郝海东垒球场上秀球技 告诫年轻队员生活要严谨

  华奥星空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康少寒 吴鹏)“这不是郝海东吗?!”当一位身手矫捷的中年男人挥棒击完球快速向一垒跑去的时候,场边的记者们轻声议论着。没错,他就是中国足球著名前锋,已经退役成了“郝董”的郝海东。

  6月13日,来自北京8所中小学校的近300名业余垒球运动员、垒球爱好者,以及长期开展垒球运动的基层单位代表欢聚在奥体中心垒球场,庆祝2009年“世界垒球日”。活动现场,郝海东的“意外”出现,让人群一阵阵骚动起来。有的学生甚至放下了球捧,拿着笔记本直奔自己的偶像,前来报道垒球的记者们也自发地向他围拢过去。

  阳光下,满头大汗的“郝董”一边耐心地给学生们签着名,一边友善地和记者们打着招呼。“说起来,我跟垒球棒球有着很深的渊源呢。当年在海埂训练的时候,垒球和棒球也在那里集训,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这个项目,跟很多队员也都成了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垒球),当然我们的水平很业余啦,不过我们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郝董”笑着说。

  今天“郝董”是带着儿子到与垒球场一路之隔的足球场来踢球的,“看到这边有垒球活动,跟有些队员又认识,就按捺不住跑过来了!”由中国垒球协会主办的“世界垒球日”庆祝活动,也是一次向青少年推广和普及垒球运动的活动。“郝董”感慨道,“这才是一个体育大国真正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根本啊!竞技体育就应该慢慢向群众体育转变,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到快乐,而不是只单单强调成绩。”

  “郝董”的儿子已经在业余足球俱乐部踢了好几年球了,谈到会不会把儿子培养成“球星”。“郝董”连连摇头,“做家长的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让孩子从事体育动动,不一定非要成名球星。只要孩子通过运动得到快乐,虽没最后没有成为球星,从小锻炼了意志品质、强壮的体魄足够了。”“郝董”透露,自己儿子不仅练足球,还打高尔夫,“女儿练骑马和游泳。”

  从事足球运动多年,“郝董”坦言每个阶段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也都会有所不同。“8-10岁的时候应该是最快乐的,到了国字号就整天处于压力之下了。在中国,只要输了球就要被骂,这种骂不仅来自媒体、球迷,还有教练,因为教练的压力也很大,输了球他就有可能下课,最后就把压力转嫁到球员身上,尤其是前锋,不进球就该倒霉了。而在国外,踢球就是一种职业,输赢并不重要。换上衣服,生活照旧,所以每周都很快乐。”

  如何让现在的国内年轻球员在踢球过程中感到快乐,“郝董”表示,一靠外部环境,另外还要靠运动员自己。“作为运动员,一定要控制得住自己,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生活方面也要严谨。如果你的训练和比赛都全力以赴了,相信大家也能够理解——毕竟最后胜出的只有一个。如果输了比赛,还有附加的东西让人抓把柄,肯定是不行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