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张桌子的小餐馆白手起家,到二三百平方米的川菜馆,再到如今的全国餐饮连锁,夏春梅以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她看来,当运动员是一段非常珍贵的经历,更为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小并不喜欢体育的夏春梅,“鬼使神差”地被教练选中去练篮球。1982年,14岁的她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自己没有一点基础,从投篮、三步上篮学起。”凭着加班加点的刻苦训练,夏春梅很快就能上场比赛,身体素质更是名列前茅。两年后,北京女子垒球队组建,她成为一名垒球队员。
刚转项学打垒球时,夏春梅特别不情愿,她说:“当时觉得自己离开篮球就没法生活了。”1988年,夏春梅退役,四年的专业运动队生活对她的未来影响很大。
“原来我特别内向,通过体育锻炼,性格开朗了,团队精神也有了。”夏春梅说,无论是在专业队,还是退役后,无论是经营公司,还是组建家庭,她特别注重团结。“如果没有运动员这段特殊的经历,我不会老去讲团结、互助。”
专业运动队严格的训练,培养了夏春梅积极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总是对自己说,包括教育孩子,要永远争第一。”夏春梅说,“退役后,面对生活同样需要作出选择。”
退役后,夏春梅被分配到首都宾馆,成为北京第一批女保安。与此同时,她开始经营自己的第一家餐厅。“民以食为天嘛!而且这是我的爱好!”夏春梅说,“运动员退役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业。”扬长避短,餐饮行业可以规避她文化水平的劣势。
正是抱着勇于尝试的态度,夏春梅还做过寻呼员,经销过家具,而且都有声有色。白天上班,晚上经营餐厅,在被问及精力是否充足时,夏春梅笑着说:“当然!直到现在我的精力都很充沛!”
2001年,夏春梅开始经营喜洋洋老汤火锅,这一品牌不仅被评为“中华名火锅”,而且在全国已拥有加盟连锁店几十家,如今她已是禧德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无论是在青年队做副队长,还是做生意,都要具备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夏春梅说,“我不单是个体户,更有社会责任。”
工作之余,夏春梅喜欢读书,尤其是智慧和哲理方面的书籍。她觉得假如自己年轻时能多学习,事业发展也许会更好。“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感受到了学习的益处。”夏春梅说:“我给每家店都买了书,组织员工看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等,要求大家做笔记、谈感想。”对待员工,她希望能在他们年轻时加以积极引导,使他们在“喜洋洋”的工作中有所收获。
夏春梅把公司看成大家庭,把员工看作家人,无论员工有困难,还是结婚生子,她都会出一份力。十几年来的除夕夜她都是和员工一起过。“在外打工不容易!”她笑着说,“其实我也特向往回家过年。”在朋友眼中,夏春梅更是个热心肠,无论家里家外,只有知道别人有困难,她都会帮一把。对于生活,她简单至上,知足常乐。
“如今有了孩子,生活更完整,也更有动力。”夏春梅今后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同时也在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着打算。说起目标,她只有四个字:脚踏实地。
本报实习记者 李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