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宽(后排右五)与中国传媒大学队合影
华奥星空5月7日北京电(记者 刘向前)被誉为“中国垒球之父”的中国垒球协会顾问、国际垒联名人堂成员李敏宽今日在京接受了华奥星空独家专访:认为棒垒球无缘奥运无碍项目自身魅力,中国棒垒球的发展一定要走校园发展之路,同时他也指出了目前遇到的困难。
在参加了第十六届北京市大学生棒垒球锦标赛开幕式后,李敏宽对华奥星空记者表示:“棒垒球是一个高智慧的运动,因此它的发展对象应该是学生,从小学开始打、一直到中学、大学、再打到校队,这是国际上的一个规律,现在我们正在遵循这样的规律在大学生中间发展,很有希望。”
今年已经74岁高龄的李敏宽对大学生的比赛非常关心:“北京的大学生比赛现在办了几年了,目前已经比较正规了、组织得很好,规模也越来越大。基本上每一届比赛我都会过来看,今年已经是第5次来看了,有时候还会指导一下。全国比赛也会去看,现在各地开展的也很不错、当中以北京比较突出:北京学校多、水平也相对高,尽管也有一些学校缺少场地、有的还缺少内行的教练,但是靠一些校友的帮助训练、开展的也非常好。”
应记者要求,李敏宽还对目前国内大学生球队的水平做了点评:“目前大学生队伍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特招的、就是特招生,这部分队员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另一部分队员身体素质、技术稍微有些欠缺,但是有些人是原来学过的,基础还在。由于棒垒球本身很有魅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很刻苦、也就学的很快。”
谈起棒垒球自然不不能不提到棒垒球无缘奥运的事情,李敏宽对此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棒垒球能进入奥运会当然好,进不去也照样有生命力,因为它的魅力还在,它独特的魅力压制是压不住的,在美国和日本,棒球都是最重要的项目,在学校里不懂棒球甚至就没有朋友。”
无缘奥运之后、中国棒垒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李敏宽毫不犹豫地表示:“我们国家的棒垒球发展一定要走校园这条路,因为棒垒不是拼体力的项目,是需要高智慧的。”
同时李敏宽也指出了项目发展当中遇到的两个瓶颈:“当然中国的棒垒球现在也面临一些困难,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器材上国内没有自己的生产厂商,打球的人自己购买国外的器材相对会有些贵;另外场地还比较少,像北方工大能有这样场地的实在是很幸福的事。至于打硬式具有一定危险性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多种方法解决:有些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开展了软式的垒球,这些孩子参与了之后,以后就会感兴趣;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可以打慢投垒球。”
老爷子依然对棒垒球充满热爱:“我刚刚还在跟一些北京的老队员联系,看看能不能把这些老队员集合起来,聚一聚、打打比赛,以球会朋友、会战友。我带的队员有的都已经56、57岁了,有的才20多岁,这些队员之间有代沟,我想把他们集中起来,分成两三个队,自己打一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