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体弱多病的他,百米跑出11秒78,你相信吗?患有先天性心脏室缺的他,全运会棒球比赛第六,你相信吗?陕西省汉中市体育局局长彭晓林,讲述了这样的奇迹。
1959年,刚出生的彭晓林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室缺,小时候总是生病,妈妈把他看管得很严,不让他跟别的小朋友一样随意出去玩。“文革”期间,父母没在身边,彭晓林便跟同学一起疯跑疯玩,然而没想到的是,运动多了,病却没再犯。上高中时,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校运动会,当时的彭晓林觉得100米最简单就报了名,这一跑跑出了惊人的11秒78,这一跑也注定了他这辈子再也离不开体育。
1974年,高中毕业的彭晓林留校担任数学、化学教师。那一年,他所在的汉中二中成为棒垒球训练基地,彭晓林也开始接触棒球。通过几年训练,担任捕手和左外场位置的他水平提高很快。1976年,他开始代表汉中队、陕西队参加比赛。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彭晓林被西安体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然而为了备战第四届全运会,他放下学业进队备战,两年后的四运会上,陕西队获得第六名,前5名全是专业队,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5支专业棒球队。四运会后彭晓林返回学校,用了两年时间把四年的大学课程全部修完,毕业时,他在276名毕业生中排在第13名,成绩优秀的他在大学期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彭晓林被分配到汉中体校执教女子垒球队。“都说男教练带女队员不好带,您遇到过什么难题吗?”“没有,在我看来,她们都是我的孩子。”在队里,他又当教练又当爸爸。队员们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彭晓林就给她们检查作业,解答难题。当时队里有3名从甘肃引进的队员,生活上不习惯,彭晓林逢周末就把她们带到家里照顾。彭晓林和队员们不但多次在陕西省取得少年赛第一名、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而且队员们都顺利考入大学。“直到现在她们都跟我联系,平时打电话发短信,只要回汉中,就来看我。”桃李满天下的彭晓林提到孩子们掩不住的高兴,“找对象了,她们的父母都来问我的意见。”
1985年彭晓林调入汉中体育局竞赛科。1998年,被任命为副局长,2003年任局长。彭晓林坦言自己是个比较直的人,有什么说什么,刚开始当领导也有过磕磕碰碰,通过几年磨合,他总结出十二字方针,“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在汉中市体育局,大伙都叫彭晓林“老大”,因为在他们心中,彭晓林在工作中是领导,在生活中就像大哥,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第一个伸出援手。曾经体育局的一位同事被调动,临走时留着眼泪说,不想离开体育局,不想离开“老大”。
汉中市的经济排在陕西省后几位,但是竞技体育排在全省第四位,群众体育更是名列前茅,这些都跟彭晓林的努力和这个团结的集体分不开。2006年,彭晓林被评为汉中市先进工作者,体育局荣获集体二等功。2009年,他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彭晓林这样评价自己,“我属于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型的,因为我自己深有体会,运动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每天都琢磨着如何让汉中老百姓都动起来。” 汉中市每年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而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彭晓林想出很多别出心裁的点子。比如去年的环橘园负重越野赛,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背什么好,有说沙袋的,有说砖头的,彭晓林一拍桌面——背大米。当时正赶上汉中新大米收获,背着大米,既满足比赛需要,又能给参赛者当纪念品,而且大家都会珍惜粮食,不会比完赛丢得乱七八糟,也起到保护橘园环境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从先天性心脏室缺,到如今52岁的彭晓林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他说,都是锻炼的功劳。“我现在每周至少健步走4次,来回8公里。”彭晓林笑着说,“与体育结缘37年,在我身上,体育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报记者 邢 巍